某某酒店有限公司欢迎您!

中国社会建设法治研究和服务基地在京成立

时间:2023-12-27 01:08

  中国社会建设法治研究和服务基地在京成立2023年12月24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和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合作共建的“中国社会建设法治研究和服务基地”在中国政法大学正式成立。

  来自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的同志,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参加了此次社会建设法治座谈会。大家就如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的推进进行了热烈讨论。

  赴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吕世明指出:“将残疾人事业和志愿服务的法治研究融入‘社会建设+法治、研究+服务’的法治研究基地的工作,中国政法大学的善行义举堪称是全国第一家!”

  他表示:“希望基地能够充分借助中国政法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社会法学研究方面的显著优势,有效整合校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对接好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为国家社会建设领域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卢春龙介绍了建立该基地的目的:“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规定,‘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智库作用,大力打造法治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基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也规定,‘强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研究’,‘建设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法治高端智库。’我们现在建立中国社会建设法治研究和服务基地,就是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利用中国政法大学的社会法学研究优势,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于飞院长则表示:“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要求,‘加快发展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兴学科,‘推进法学和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人类学、网络工程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我们现在设立这个基地,是落实中办和国办要求,培养社会建设、社会治理领域的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的一个重大举措。”

  从事社会法学研究数十年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赵红梅在座谈会上表示:“社会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亟待加强的领域,而社会法学也是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中的短板和弱项。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要求‘重点领域人才短板加快补齐’。中国政法大学拥有全国高校中最大规模的社会法学教师队伍以及数量最多的社会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因此我们有信心承担好振兴社会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支持国家社会建设尤其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历史性任务。”

  社会法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廉慧认为:“社会法是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所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必备的法律部门。基地的建立,也有助于在社会建设领域尽快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法理论体系、话语体系。”

  针对基地未来的具体工作,中国社会建设法治研究和服务基地共建委主任王向前提出:“首先要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其次,要积极开展社会建设领域的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法律政策研究。再次,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民生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据了解,中国社会建设法治研究和服务基地是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开展战略合作所呈现的最新成果,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将实际参与该基地的共创、共建、共享“无障碍+志愿助残”法治研究和服务工作,并以此为国家志愿服务立法工作提供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