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酒店有限公司欢迎您!

“五个严禁”规范课后服务:关乎乱收费、刷题

时间:2023-12-31 16:25

  “五个严禁”规范课后服务:关乎乱收费、刷题备考、社会机构遴选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提出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等“五个严禁”,助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指出,开展课后服务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活动,也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不规范行为违背了“双减”政策及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初衷,需要进一步规范提升。

  部分地方和学校课后服务出现不规范行为背后,有地方财政压力加重、教育评价理念落户等深层次原因,需要不断强化条件保障,优化教育生态。

  “双减”以来,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数十万名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课后服务项目不断丰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指出,个别地方和学校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

  《通知》指出,严禁随意扩大范围。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通知》强调,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不得以课后服务名义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不得违背学生家长意愿强制收费或捆绑收费,不得通过家长委员会、第三方机构等收取课后服务费。不得将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

  早在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提出,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2022年6月,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6起教育乱收费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时,再次强调针对课后服务、研学旅行、食堂、校服等收费新情况,加强收费管理,严禁以乱收费弥补投入不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一些学校在收费上存在不规范情况,《通知》中提到的5个“严禁”对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范畴和收费问题做了更明确的界定,提示我们要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双减”以来,课后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课后服务队伍不断充实,但个别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盲目追求分数、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指出,有的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组织刷题备考、讲授新课、集体补课,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

  《通知》要求,严禁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必须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

  《通知》提出,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要因地因校制宜,开设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适当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和学习拓展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

  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如何安排课后服务,应该以对学生成长更有利作为判定依据。如果学生在学校待久了,厌倦了,对教学和活动内容不感兴趣了,那就不该留在学校了。现在学生缺少的是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以及了解社会。

  2023年12月5日,一场课后服务成果展在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实验小学举办。 “我现在向大家展示的项目是虚拟仿真机器人,它包括智慧物流社区和城市智驾,在仿真环境重现真实的物理环境,实现社区快递配送和无人驾驶技术。”该校四年级学生郑必武介绍。

  “以前,我想教孙女学南词(一种曲艺形式),但她没有太大兴趣。一到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她学得可起劲了。”武夷学院音乐系教授叶秀娜说。

  在以往的年级足球、篮球、羽毛球联赛的基础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进一步创新性开展了数学与体育的跨学科课后服务活动“数你能跑”。每个班级学生分为4组进行接力赛,每组学生由起点奔跑至答题点答题,完成答题后再返回起点与下一组同学交接,最后一组学生的答题关键信息则隐藏在前三组学生的题目答案中。

  活动既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要求,不仅通过趣味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锻炼身体的热情,而且通过团队竞赛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院院长吴颖惠认为,课后服务不同于学校课堂教学,但与课堂学习之间形成延伸与互补关系,是实现“五育”融合育人的有效途径。

  课后服务开展至今,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加大的问题不容回避,引进校外教育资源,能有效缓解这个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指出,各地各校引进了28万余名科技人才、文艺工作者、体育教练员、退休教师等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

  但对于社会机构尤其是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有的地方和学校的管理不到位。

  长沙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有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社会机构入校后,内容上有所保留,没有后续课程,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周末引流到培训机构,收取高价学费。

  还有的社会机构的课后服务内容和师资质量良莠不齐,师资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影响了课后服务质量。

  《通知》提出,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要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形成机构名单、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建立校外引进人员资格审查机制,严禁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进入学校提供课后服务。

  上述负责人指出,引进费用标准要通过招标等竞争性方式确定,并要明显低于培训机构在校外提供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

  但这并不意味着禁止第三方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当前,学校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活动已在部分地区不断推进。

  浙江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就以“学校少年宫”模式进入学校课后服务,打包输出专业、优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就能享受到丰富优质的体验课程,形成校内外教育育人共同体。

  一些学校与周边养老院、博物馆、消防站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进行劳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这些公共事业机构,进行实践学习和职业体验等活动。

  这些尝试开拓了学生视野,但也存在规范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难度较大等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轶晰认为,学校有必要细化相关方案和制度,解决学生外出或在校参加此类活动时身心安全如何保障、学校教师如何配备、与外部人员如何分工、财务与后勤制度如何支持等具体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强督导和监管,充分了解学校进行此类活动的背景和实施方案,指导学校对活动予以有效管理,切实提升活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