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酒店有限公司欢迎您!

【新春走基层】旧学校变身党群服务中心 乡村面

时间:2024-02-15 12:51

  【新春走基层】旧学校变身党群服务中心 乡村面貌展新颜“讲党性,比奉献,树形象,促发展。”在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高寨村,冬日暖阳下,明亮庄重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乡村一道瞩目的风景线。宣传栏内张贴着“扫黑除恶”“防范电信诈骗”“防溺水安全教育”等标语和相关科普知识,党务、村务、企业招聘、社会救助、惠农政策、医疗保险等公开信息均有条目可循。可以说,小小的两层楼,维系着村里的大事小情和各项事务精细运作。

  作为高寨村的村书记,今年44岁的杨芳已经在岗工作了20余年。据她介绍,村里原有的党员活动室场地面积小,已经无法满足党员活动需求,在综合考虑功能、位置、占地等多方因素后,2020年,村里闲置的旧学校被改建为新的党群服务中心。

  党群服务中心是村(社区)“两委”办事议事、开展自治的重要阵地,发挥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基层阵地建设、拓展公共服务功能,高寨村党群服务中心“展新颜”“露新貌”,服务群众的效能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阵地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成为近年来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的缩影。

  高寨村下辖20个自然村,共有村民6800余人,是张村镇共18个社区(行政村)中最大的一个,员97人,以老龄党员和流动党员为主。

  考虑到党员老龄化趋势,高寨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建设时特意将党员活动室设在一楼,避免高龄党员在参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时因上下楼产生不便。

  “目前村里年龄最大的党员有80多岁,”杨芳介绍,高龄党员来参加活动,通常都由村干部扶着进出门。“有时候扶着也不放心,万一摔倒,就成了安全隐患。”

  对于流出党员,则通过抓引导登记、抓责任落实、抓思想教育、抓作用发挥,把流动党员组织、管理和凝聚起来。高寨村党群服务中心专门建立联络群,向流动党员定期推送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时刻了解其思想动态,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以前我们办业务,有时候在村里,有时候在家里。”杨芳告诉记者,如今,村“两委”干部集中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开放式办公,村干部轮流值班,确保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人在岗,面对面服务群众、满足群众需求,集体会商、共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每天早上8点,党群服务中心准时开门,村里的事务都集中在这里办理。”曾经存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不规范、群众办事不方便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据杨芳介绍,高寨村村干部连同档案员共12人,他们处理最多的业务,也是村民们最关心的事务,是惠农业务和矛盾纠纷的化解处理。

  在农村,比较常见的矛盾纠纷是经济纠纷和土地纠纷。杨芳举例:“有一块地,紧挨着地的两家都说是自己的,就产生了土地纠纷。”纠纷产生后,村干部需要全面了解事情经过,全程跟进并进行处理。“处理不好,我们就挨骂。”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同意和解,纠纷才能算作被解决。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部,是十分典型的皖北县城,1994年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基础设施缺乏,产业基础薄弱,农业收入和外出务工一直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地,就只能吃地。”杨芳说。如今,农业生产依然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依托光伏发电,高寨村走上新能源产业和农业同步发展的道路,既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也为生态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张村镇村级光伏发电项目是推动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产业,即采用“农光互补”的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光伏+农业”“光伏+畜牧业”新模式,在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辐射生态农业、带动旅游观光,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在积雪还未完全消融的麦地里,一座座光伏电板在新年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并源源不断地将它们转化为村民们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依托村内的三个光伏电站,2023年,高寨村村集体收入超过70万元。

  蔬菜大棚是高寨村发展种植产业的发力点之一。经过土地流转,大面积种植“上海青”等产量高、生长周期快、经济效益可观的蔬菜,再由来自大城市的公司进村进行统一收购。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还可以就近在大棚内打零工,既提高了经济收入,又方便照顾家庭。

  对于部分无法外出务工,但依然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村内设置公益岗位“四元义工”,例如夏季看守河塘沟渠防止溺水、冬季清扫道路积雪等,帮助村民增收。公益岗位每月工资为600元。

  在村“两委”带领下,近年来,高寨村村民收入逐步提升,脱贫成果得以巩固,乡村振兴不断发展。2023年,高寨村人均年收入达7900元。

  水泥地、路灯、公共区域安装监控……近年来,每每记者春节返乡,总能在小小的村子里窥见新变化。杨芳告诉记者,在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村里聚焦人居环境重点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也在大力开展。道路两旁的杂草、垃圾,村里的柴草杂物、生活垃圾等得到了清理,河塘沟渠里的漂浮物、阻碍物等得到了整治,村庄的“颜值”得到提升,美丽乡村的画卷也得以徐徐展开。

  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孩子。抓牢平安,在杨芳看来,也是保障村民生活的重中之重。为守好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寨村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由党员、村干部、公益岗位、志愿者等力量组成“平安夜巡”队伍,常态化开展“平安夜巡”活动。

  于是,万籁俱寂的夜晚,总能在各个村庄内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统一的制服,巡查在村庄的各个角落,仔细寻找安全隐患、消防风险,既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又防患于未然,为辖区村民保驾护航。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杨芳不止一次感叹。春节前,她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低保户、监测户、精神疾病患者等困难人群,和他们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当春节来临,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又成为她时刻挂在心上的任务。

  新的一年,杨芳计划着在村里“再搞点产业”,她还想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上再加把力:“从董庄到后高桥(记者注:董庄、后高桥为高寨村所辖两个自然村)那段水沟里全部种上荷花,既净化了水质,环境也能更优美了。”